蚁宏伯 发表于 2022-10-13 10:27:49

渔民胡淼:从“靠水吃水”到“靠水护水”上岸后的幸福生活才刚刚开始

骆马湖水域禁捕退捕,一批批以打渔为生的渔民已经上岸,如今的他们就业有出路、生活有保障,日子也有了新奔头,今天的《我的家我的梦》系列报道,一起听一听上岸渔民胡淼的故事。女儿 胡思宇小的时候我父亲是一名渔民,每天放学的时候就看到他捕鱼回来,风里来雨里去的,特别辛苦,天热的时候皮肤也晒得黝黑,看起来挺让人心疼的。47岁的胡淼是湖滨新区晓店街道洋河滩居委会人,自小就生活在骆马湖。他的父母以捕鱼为生,风里来雨里去,起早贪黑忙活着,尤为辛苦。胡淼4点左右就起来了,起来得下湖,天没亮之前还得赶路,那会没有机桨,只能是用手去棹,就等于摆船摇,没有办法,很累,因为从我们湖边到湖区,他光用棹船棹,起码得棹到一个多小时,才能到所要捕鱼的地方。胡淼说,天气寒冷能捕鱼,天气炎热也可以捕鱼,不冷不热反而不好捕鱼。所以头顶烈日、脚踏风浪,将希望寄托于湖,这成了渔民的生活,他们的工作常常是日夜颠倒。胡淼只要你下湖回来一趟,脸、后背都掉皮,渔民累,真累,特别吃苦,只要是我们骆马湖渔民,整个人晒得特黑特黑。胡淼介绍,上初中的时候他曾跟父亲一起捕过鱼,当时遇到了恶劣天气,一艘小船在湖内摇摇欲坠,他也切身体会到了父母的艰辛。胡淼大风起得很厉害,当时我们的船只能斜着偏风,不能直对着风,船会刮坏,当一个浪来的时候我们船得使劲往后倒,等浪头过去了我们必须往前走,我们在湖区里边一共持续了有将近三个小时到天亮。后来,胡淼也开始做起了渔民,小木船也换成了带螺旋桨的,但是捕鱼依旧非常辛苦。心思活络的他想着,既然渔民傍水而生,捕鱼为业,那就让更多人来到湖边品尝地道的骆马湖船菜,于是2001年他在骆马湖边开了一家水上饭店,这样捕上来的鱼就不愁销路了。胡淼那会儿包括太湖都有餐饮船了,我们骆马湖不能没有餐饮船,所以当时突发奇想搞一个船上的饭店。由于骆马湖鱼肉质鲜美,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尝鲜,胡淼的生意也不错。2010年的时候,骆马湖扩大青虾保护区,胡淼的水上餐饮店就在保护区内,需要依法取缔。胡淼因为祖辈都是从事捕鱼事业,其他什么也都不会,只会逮鱼,让我们渔民去上岸,我们每人都考虑到底去干什么,做什么,我们这边领导也都为民做实事,居委会也组织了学习,有些技术活免费教大家,可以拿到证。再三考虑下,胡淼决定在骆马湖附近再开一家饭店,依靠骆马湖水产吸引顾客就餐。在这期间,政府也提供了很多帮助。胡淼相应的补偿政策,我船“上岸”的时候,是按照船只平方补偿的。政府给我们找地方,租金三年之内全免,还有三年之内税收全免。事业新的起步并不是一帆风顺,胡淼三年内没有赚钱反而亏了本,但是他很快调整经营管理,情况逐渐转好。为了更好地保护骆马湖生态环境,胡淼在2013年成立了一个环境保护志愿者协会,维护骆马湖环境卫生。胡淼我们一共30个人免费打捞水草,(有的人)跑到取水口钓鱼,肯定存在生活垃圾,我们主动去跟他们说,不允许钓鱼。自2020年1月1日0时起,为修复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根据国家总体部署,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实行十年禁捕,骆马湖的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纳入长江重点水域管理,骆马湖区渔民全部洗脚上岸。湖滨新区晓店街道洋河滩居委会副主任 李宜春从2019年开始,第一波上岸是32户,157人,从2020年,我们又上了250户。政府也给我们组织多次的培训,女同志就给她们培训育婴师,中式面点师这几样的。男同志就是培训电焊工,现在经过转型,我们渔民基本没有受到多少冲击。从整日风吹浪打变成上班、创业,从“打渔人”变成 “保护者”,从“靠水吃水”变成 “靠水护水”,胡淼的生活变化,仅仅是骆马湖渔民的一个缩影。在全社会共同保护下,骆马湖也越来越美。女儿 胡思宇小的时候骆马湖湖面上有很多渔船,因为捕鱼的原因,湖水可能不是那么清澈,可能会有一些杂草死鱼之类的。近几年通过渔民上岸以及政府出台的一些保护环境措施,湖水也越来越清澈了,然后游客也增多了,环境也优美了,水质也变得好了,也会出现很多野生动物之类的。胡淼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政策这么好,不管是我还是上岸的渔民,肯定都有很好的回报,都有幸福的生活。胡淼一家见证了上岸后渔民们宜居宜业的幸福生活,我们也相信,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中,美丽生态必然会照见美好未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渔民胡淼:从“靠水吃水”到“靠水护水”上岸后的幸福生活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