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会上的手艺人 用巧手编织生活
庙会上总少不了一些靠着手工技艺吸引生意的手艺人,那些看似普通的物件在他们手里总能变成精美的工艺品。今天咱们继续逛皂河庙会,看看庙会中隐藏的手艺人们。上午,在庙会的一处串珠摊前围满了游客,大家一边挑选着心仪的商品,一边赞不绝口。市民 魏女士我最喜欢的就是这一种(发财树)。非常厉害,像这些小件,这么一点点珠子,要多少手艺才能弄成这样,而且还有几种颜色,确实很漂亮。正在串珠的是郭丽,此刻她正专心于手中的发财树,只见她将铁丝缠绕在一起,再调整一下花瓣的位置,一盆发财树就完成了。晶莹的花瓣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金色的铁丝犹如盘龙般错落有致。郭丽告诉记者,她原本是跑货车的,有一次在杭州看到一位女生在卖串珠,便喜欢上了串珠。摊主 郭丽卖的有小孩的玩具,还有发财树,多数都是我自学的,我只跟她学了两三样。我自己看到什么就能编出来什么。刚开始学习串珠时,郭丽经常会出错,尤其是一些小动物的造型,结构复杂,串错了一个珠子就都要拆掉从头开始。摊主 郭丽有的时候错一个,或者少一个,或者多一个都不行,都得重编。凭借着对串珠手艺的喜爱,郭丽一直没有放弃,现在她已经信手拈来。摊主 郭丽做龙的时候,首先把它的头做出来,然后一直往后做,就是分部位的。要很多根绳子,不够还要接,接的时候就比较难了,如果接不好它就容易散,还要有技术。如今,只要是工作之余,郭丽都会拿出串珠编上几个。在朋友的建议下,郭丽尝试着摆摊卖串珠作品,没想到收获了广大市民的喜爱。摊主 郭丽小女孩喜欢首饰盒,小男孩喜欢小动物,稍微年龄大一点喜欢我的发财树,中年人喜欢这些龙,像这个熊猫。这边昨天也可以,我也能盈利2000多块钱。看到妻子的作品畅销,丈夫徐先生也由刚开始的不支持,转变为有空就陪着她出摊,夫妻俩配合默契。丈夫 徐先生我感觉她有这样一个爱好,也能补贴一些家用,特别支持她。和串珠一样,这边几位老先生正在编织的各种手工制品前也围了不少人。大小不一的竹篮、簸箕、锅盖、箅子等等,这些都是很多人曾经熟悉的生活用品。市民 王先生逛了四五条街,才找到这一家。今天就买一些,以前的手工艺品。摊主张师傅做这些编织品已经40多年了,以往每年庙会他都会来,每次也都是供不应求,其中最受欢迎的就是锅盖,锅盖又叫锅胚、锅盖列子,是由玉米杆上截筷子粗的葶子编串而成,既环保又实用,这在以前几乎是家家都用的物件。摊主 张师傅除了春节在家里的时候会做一点,平时就不做了,都到外面去打工了。张师傅说,最近几年,随着这类用品被逐渐取代,加上手工艺品费时费力,销售价格上有所提高,购买的人比以前有所减少。不过,今年庙会归来,张师傅还是带着商品来到了这里。摊主 张师傅就是弄一点过来卖一卖,我今天就带了一点,没有带什么东西。虽然有些人已经不再使用这些老物件,可对于一些有农村生活经历的人来说,这些老物件承载的是过去的回忆,也是对老手艺的传承。市民 周先生以前这些东西也有,而且比现在还多呢,像笆篓、簸箕啊,折子(粮折子),真的太多了,现在好多人都用塑料的代替了。像你们这些(年轻)人,看都不想看,看了干嘛,又用不着。不管是时兴的串珠,还是逐渐被取代的编织用品,庙会上的手艺人总是用巧手巧思为大家带去惊喜和生活便利,庙会也因为有这些手工艺品的存在更接地气,更有烟火气。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