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我觉得你看不上我,从小到大,所有长辈对我的印象就是不爱说话,但是很懂事很听话。那时候我还傻傻以为这是赞美,夸奖,心里美滋滋的,不经意间还流露出小骄傲,现在想来真是愚蠢。这些看似美好的优点恰恰是造成我性格缺陷的罪魁祸首。
曾经看到这么一句话,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而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真的只有自己才知道,我花了多大气力想从自卑敏感的泥淖中爬出来。小时候父母对我十分严格,高知型父母向来如此,有自己一套完善的教育培养体系,除了每天必看的经典名著外,让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日常的吃饭。
我那时候有些挑食,受不了芹菜入口的涩味,每次吃饭都会避开有芹菜的那盘菜。而妈妈好像知道我的小心思,不断把芹菜夹到碗里,也不说什么,就用那双深邃不见底的双眼盯着你看,于是我不得不吃。更过分的是,他们会因为我没有好好吃饭就把我关在房间,直到第二天才放我出来,任我怎么哭闹就是不开门,然后美其名曰惩罚。
我知道不好好吃饭是我的错,但是那时候我真的好害怕,其实只要妈妈给我些许安慰或者一个拥抱,我就会立马改正缺点的。
可是没有,我到现在都记得他们在客厅的欢声笑语,妈妈把我甩进房间的手,爸爸满身抗拒不耐烦的姿态表情。久而久之我学会了听话,顺从,学会了藏起一切的表情,学会了自己解决一切事情,因为身后空无一人。那几年,我确实认为父母不爱我。
长大后,和父母相处的时间变多了,这种误解也慢慢消除,他们很爱我,只是不知道如何表达罢了。只是现在的和解早已于事无补。父母那种错误的教育方式,以及我自认为爱的缺失早已烙在骨肉里。我变得自卑敏感,不喜社交,只想待在自己的舒适圈里,一旦有人打扰就会手足无措。
我也恋爱过,但是每段感情都不超过半年。对方觉得我太冷漠,感受不到我的爱,天知道我没有,我只是担心一切都是我的自作多情,这样的自己不值得这么好的人来爱我。我知道自己有问题,一个心理正常的成年人会这样么?
喜欢十分,表现三分
我所有的自负都来源我的自卑,所有的英雄气概都来源我的软弱。嘴里振振有词,因为心理满是怀疑,深情更是因为痛恨自己无情。 ——马良《坦白书》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回避型依恋人格,可以用来解释这些行为。通常这类人格的产生,大多因为童年时期缺少父母的关爱,或者长期被疏忽,导致内心自卑敏感,从而在心理上建立一道屏障,阻挡一切情感需求或者亲密接触,并说服自己:“我不需要它。”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虽然能够很好地去适应亲人、朋友的情感需求,但是对伴侣的情感需求因为过于亲密,且相处时间过短,就增加了自身的不安全,难以承受这份爱。
那些我喜欢你,但一旦你开始喜欢我了,我就不喜欢你了,就可以很好地代表回避型依恋人格。除此之外,回避型依恋人格还具有以下表现:
恐惧亲密
任何的牵手、拥抱、性接触等都会让他们产生抗拒,就算对方想要表达关心,也会觉得窒息想要逃避。他们对私人空间的需求甚高,任何关系的拉近都会产生被控制的感觉,随时处于防御状态,准备从任何关系中抽离出来,保全自身。
假性独立
那些说着“我对恋爱不感兴趣,太麻烦”的人,看似独立坚强,实则是难于进入亲密关系。他们会压抑自己的情感需求,会装作漠不关心的姿态,说什么“分手就分手,无所谓”,实则极度渴望爱,渴望温暖。除此之外,他们还会不断挑剔对方的缺点,喜欢那些不喜欢自己的人,对成功后产生的感情有一种厌恶心理,一旦愿望被实现,又有一种欺骗的感觉。
案例中的“我”早年想跟父母互动,渴望建立亲密关系,却被无情推开,害怕被父母嫌弃,成为退缩型儿童。一般情况下,教养模式是连续稳定的。当孩童成为大人,懂得了语言,表情,情绪等,他就会解读到父母对自己的不喜欢和不在乎。于是在成长过程中渐渐将这种感情积攒,加重,形成最早的自我认知:我不够好,不值得爱。
但没有一个孩子想去承认这一点,所以一旦意识到,内心不知早已承受多少痛苦情绪。然后开始压抑对爱的渴望,对任何情绪都采取回避度。“我”开始顺从,听话,没有自己的想法与情绪,一切的行为以父母为准则。爱这种欲望,勾起又被残忍拒绝无情忽视,这种经历早已让他们的自尊心支离破碎,甚至埋藏巨大的愤怒。他们渴望蛋糕,却习惯了面包,为了得到蛋糕啼哭挣扎,但后来却发现再多的哭闹都于事无补,于是逐渐接纳这个事实,觉得蛋糕不属于我,我注定不会得到蛋糕。
长大后,遇见他人,这种复杂的情绪再次显现,产生我不值得的念头,毕竟连自己的父母都这样认为,更何况是别人呢?在恋爱中,“我”害怕自己的满腔热情再次被浇灭,害怕自己的主动变成多余,因为太害怕了,所以干脆若即若离,不过于热情也不过于冷漠,这是保护自己的唯一办法。
我喜欢你,如果有十分的话,你看到的,只有三分,剩下的七分是我的堡垒。
你值得全世界最好的
如果你身边的人有回避型依恋人格, 当你觉察她开始出现反感,并试图自我封闭时,不要强迫他,而是努力了解他的感受,给他适当空间去适应去消化。如果你是回避型依恋人格,也千万不要慌张,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自省和调整,减少依恋模式带来的负面影响。你可以尝试写自传,回忆过去,重新审视,然后自我调整,自我和解。
就像案例中的我一样,和父母沟通发现原因,从而理解现在的自己,并希望未来进行改变。建立亲密关系并不容易,我们需要坦率,真诚,需要灵魂的沟通,精神的共鸣,这样双方才能同频共振,感受到彼此的爱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