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漫谈

你花那么多时间陪孩子,真的有效吗?正确的陪孩子方式是....

20048 0
2021-11-22 10:01:22 发表在 教育天地|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来自:江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w1.jpg
有教育专家说过这么一句话:

中国大部分孩子是有父母的“孤儿”,尽管有父母陪伴在身边,但是却没有传递内在心理支持的正能量。

我们在陪伴孩子上花了太多时间,却不能把我们的爱传递给孩子,这是极其可悲的一件事。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来和大家讨论:如何才能有效地陪伴孩子。
w3.jpg

01陪伴的前提:不要总想着改变孩子

有位妈妈抱怨读高中的儿子和丈夫之间火药味特别浓,父子俩几句话不对付就会吵起来。

丈夫平时工作忙,和孩子相处时间比较少,唯有周末或假期的时间在家陪陪孩子。

令人遗憾的是,短短的相处时间里,父子俩都很难平和地度过。丈夫总觉得儿子被妈妈惯得没规矩,一会嫌孩子没有礼貌,一会批评他太过懒散......

儿子正值青春期,面对爸爸这种不留情面的指责时,更是敏感、易怒。

妈妈夹在中间十分无奈:“为什么好好的陪伴,变成了伤害?”

其实,这位爸爸犯了一个最常见的错误,那就是陪伴孩子的时候,忍不住地去唠叨、说教,总想着改变对方、纠正对方,结果把孩子的心越推越远。

就像你手中紧握住的沙子,握得越紧,沙子反而流失得越快。

无论什么样的关系,在相处时,如果固执地要求对方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不仅会让对方抗拒,也会让自己陷入焦虑、愤怒和痛苦之中。

当你想要改变对方时,无论你的出发点多么正当,你带给孩子的直接感受是:我不喜欢你现在的样子,你应该变成我期待的样子。

最后的结果就是:大人等着孩子道谢,孩子等着大人道歉,彼此都等不来自己想要的。

这种陪伴对孩子是一种折磨。

所以,不要试图通过陪伴来改变孩子。陪伴的过程应该是愉悦的,除了原则性问题,其他事情,家长们都可以抓大放小,多给孩子一点自由的空间。就算你真的想改变孩子,也不是逼迫孩子,而是改变自己,改变你和孩子的相处模式,一旦你们的关系融洽了,孩子会重新思考你提出的建议。

02陪伴的内容:多陪孩子做他们喜欢的事情

随着孩子的成长,我们会发现:原本爱黏着父母的孩子们,越来越不想花时间跟父母相处,他们更乐意去找同龄人玩耍。

即使大人们想要陪伴孩子,有时也会遭到孩子的拒绝。

孩子们是怎么变成这样的?

不是因为他不爱父母,而是觉得父母“无趣”,加上父母频繁地指导,希望孩子这样玩那样玩,或者提醒孩子这不对那不对,结果必然是,孩子不开心,不愿再与父母过多的相处。

钱瑗曾在一篇名为《爸爸逗我玩》的文章中提到:

爸爸钱钟书童心未泯,用墨笔在女儿钱瑗脸上画胡子,在肚皮上画鬼脸。他经常编顺口溜,为她起绰号,以“猪噘嘴、牛撞头、蟹吐沫、蛙凸肚、红猢狲”等形象的称呼来戏弄她。陪着女儿玩各种各样的稀奇古怪的游戏。

父亲充满童心的陪伴,让钱瑗度过了一个无忧忧虑的童年。

像钱钟书先生这样的“孩子王”父亲,往往最受孩子欢迎,因为他们走进了孩子的世界,理解并尊重孩子的童真。
w4.jpg

陪伴孩子,也要“投其所好”。


孩子们的游戏大多幼稚,但是父母也要花时间去陪孩子玩,只有这样才能走进孩子的世界。

陪伴孩子时,需要你蹲下来,全情投入,把自己当成孩子,多陪孩子做一些他们喜欢的事情,才能赢得他们的心。

03陪孩子过程中:对孩子事事有回应

中国家长常常陷入一个误区,总觉得和孩子待在一起就是在陪孩子。

其实不然。

陪伴要求父母全身心投入去陪伴孩子,了解孩子言行背后的内心需求。

如果父母只是敷衍了事,那么父母和孩子之间就很难建立起爱的连接。

根据《家庭亲子陪伴白皮书》,数据显示:父母在实际陪伴孩子时,并非全情投入。

47.6%的家长会“兼职”做家务,38.4%的家长会经常“看朋友圈、刷微博”,49%的家长在陪伴时从不参与孩子正在做的事,而是选择旁观或忙自己的事,使亲子陪伴流于“形式陪伴”。

没有精力的付出,没有全身心的情感投入,更没有心与心的交流,以各种理由忽略孩子,在陪孩子的事情上偷着懒。
w5.jpg
图:家长在陪孩子时同时进行的活动

你的陪伴用不用心,孩子其实都知道。

我曾经遇到一位妈妈带着儿子在外面玩,妈妈低头看着手机,儿子在一旁玩着沙子,十多分钟都没有交流。

孩子把沙子堆得老高,兴奋地喊着妈妈来看,脸上写着:“妈妈快点来夸我!”

结果妈妈撇了一眼,敷衍地回了句:“嗯嗯。”

孩子见状,委屈地瘪了瘪嘴,眼睛里满是失望。

母子二人在外面待了一下午,但是妈妈没有一分钟是真的在陪着孩子。

没有回应的陪伴,孩子感受到的是孤单、冷漠以及被拒绝感,久而久之,孩子觉得父母并不在乎自己,然后开始自我怀疑,是不是我不够好,不值得被爸爸妈妈在意。

当孩子需要肯定的时候、当孩子需要支持的时候、当孩子对你倾诉的时候,你的及时回应,对他来说就是最后得陪伴。
每一句话,都能得到重视,每一次的情绪,都能被接纳,孩子就会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和价值,进而产生自尊、自信、自爱。
及时、积极的回应,让孩子感受到了被爱和被看见,内心充满了安全感,这是孩子日后各种能力发展和健康成长的基础。

04陪伴的质量:看父母的情绪状态

不少父母陪伴孩子时,相比愉快相处,更多的是在和孩子较劲。

我们固执地认为孩子不听话就是在故意跟自己作对,带着愤怒,卯着劲跟孩子僵持。

我曾经在游泳馆遇到一位妈妈带着孩子来学游泳,妈妈站在岸边对孩子劈头盖脸的骂:

“你就知道在那里玩水!”

“我花钱送你来泡澡的吗!”

“给我滚回来从头开始游!”

看着妈妈愤怒的脸,孩子也变得紧张起来,最后游泳馆里都是妈妈的吼叫和孩子的哭声,和我同行的朋友说:

“这哪里是陪孩子游泳,这是来找茬的吧!”
w6.jpg

很多父母陪伴孩子的时候,常常板着个脸,孩子小心翼翼地看着父母的脸色,这种陪伴是很痛苦的。

记得有位妈妈满怀期待地问:“如果我是全职妈妈,我花很长时间陪伴孩子,孩子就会越来越好吗?”

答案并不尽然。

如果妈妈本身状态不好,长期处于精神压力之下,这种状态也会深深影响孩子。

这个时候,妈妈更需要做的是照顾自己。

因为比起陪伴时间、陪伴形式,更重要的是父母的状态,是沉重还是轻松、是焦虑还是坦然、是步步紧逼还是耐心引导,这些都决定了你和孩子的相处质量。

小孩子的快乐,往往是基于父母的快乐之上的。

他们并不在乎自己的父母有多优秀,他们只在乎爸爸妈妈陪伴自己时是否快乐。

如果大人的情绪状态不好,给孩子的陪伴就不可能是健康的。
回复 转播 分享 关闭延时

举报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猜你喜欢
  • 村庄清洁不停歇 人居环境展新颜
    为进一步提升村容村貌,建设美丽宜居小城镇,近日,龙河镇持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形成“组织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共同整治氛围,打好环境治理“组合拳”,提升城市颜值,提高环境质量。龙河镇通过宣传单、村喇
  • 急人!这里的临时电何时能“转正”?
    从昔日的砖瓦房搬进楼房,对很多村民来说,是件大喜事,可是住着新房,电却不能正常使用,就太让人闹心了。2019年,宿城区洋北街道七里新村二期开始交付,随后有不少业主搬进入住,可没想到三年多过去,小区的临时电问题一直没有解决。
  • 宿迁:全域推动基层党支部“标准+示范”建设
    近日,在宿迁市宿城区龙河镇各村(居)党支部,2023年度全市乡镇(街道)党支部“标准+示范”第一次全领域调研推进会在这里进行。来自全市各地组织部门和乡镇党委的代表们,分组对龙河镇47个党支部“标准+示范”全领域建设情况进行全方位调研
  • 老街区“逆生长” 绘就城市新画卷
    老街区承载了当地人的“独家记忆”,是城市不可磨灭的文化印记。但也常常面临着设施老化、经济乏力等问题。如何改造老街区,让它恢复往日活力呢?一起跟随记者,去宿迁的老街区——幸福街道看看。走进幸福街道锦绣怡园小区,目之所及皆是
  • 苏宿园区:部分项目扬尘管控不到位 监管亟待加强
    近日,市攻坚办在苏宿园区督查时发现,部分项目扬尘管控工作不到位,监管缺失,扬尘污染问题较为突出,亟待加强。在原宿迁仓配中心拆迁工地,督查发现存在较多问题:场地及内部道路积尘较厚,车过尘起,造成严重扬尘污染;拆除、破碎作
  • 外墙脱落砸车窗 经过这个小区要小心了!
    最近,宿城区嘉汇枫景园小区业主拨打12345热线反映说,他们小区1号楼出现了外墙脱落的情况,担心存在安全隐患。记者来到嘉汇枫景园1号楼看到,这家饭店不少地方的外墙粉刷层已经掉落,有的看起来摇摇欲坠。此外,饭店楼上安装的照明灯管
  • 六塘河现“怪鸟” 非鸡非鸭这是啥?
    气温回暖,各类候鸟纷纷现身,这几天,有市民在宿豫区六塘河里发现一群不认识的黑鸟,似鸡非鸡,似鸭非鸭的“四不像”在河面游弋。它们浑身漆黑,头部中央以及嘴巴是白色,游泳动作快速而敏捷。它们到底是什么鸟呢?据观鸟爱好者和附近居
热帖推荐换一批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