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城事

百亩大棚养水蛭 “吸血虫”变“软黄金”

4271 0
2022-7-6 10:53:06 发表在 聚焦宿迁|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来自:江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水蛭俗称蚂蟥,虽然很多人有些怕它,但它却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宿豫区的一位养殖户姜武就通过不断学习和研究水蛭养殖规律,最终通过规模化养殖一年收入近百万,成为他致富的“软黄金”。

179eefb7-faa3-729e-4079-1a3e95482379.jpg

上午,记者来到姜武的水蛭养殖基地看到,占地一百多亩的联栋大棚一排排整齐排列,大棚内摆放着一列列塑料水箱,一条条水蛭幼苗蜷缩在里面。工人正在往空水池中投放幼苗。

姜武

我们养殖的密度不能过密,正常一平方米放120条到150条左右,过密了会影响它生长,它会抢食,长得慢。

61d5bb8f-a666-5dd7-2f80-1220652a6d76.jpg

姜武今年六十岁,2008年开始接触水蛭养殖。以前在他的印象中水蛭都是吸血的害虫,现在这些却都成了他的“宝贝”。

姜武

我在杂志上看到的,关于养蚂蟥这一块制药价值很高,从这方面引起兴趣了,然后就逐渐逐渐把养蚂蟥事业给搞起来。

姜武开始养水蛭后发现,水蛭比起鱼或蚯蚓则更“娇气”,离不得人。养殖前几年发现,产量一直提不起来,死的甚至比活的多。

姜武

后来我们就从这方面感觉到人的感冒和它们感冒性质基本上是相似的,寒冷的时候,我给它来点预防感冒的药。吃那种腐蚀的螺蛳它会变质,会导致肠炎,那就死亡多,我们下药在水里面,让它少得或者不得病,就便于它高产。

31931e09-7187-297b-4ef6-f96e0b55943d.jpg

就这样,姜武慢慢地掌握了水蛭的生活习性,死亡率也降了下来。直到这时,姜武才尝到养水蛭带来的“甜头”。

姜武

每亩地大概8万到10万块钱左右,纯利润每亩地在3万块钱左右。我们每年的收入比往年要增高到30到50万这样。

7c1656ca-0c59-b85e-a78d-519a627c877a.jpg

姜武养殖的是宽体金线蛭,不咬人不吸血,喜欢吃螺蛳,是水蛭中药用价值较高的品种,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预防血栓等多种功效,所以很受市场的欢迎,目前国内药厂和医院对蚂蟥的需求量很可观,根本不愁销路。

姜武

我们这边一年(产量)在1万多斤左右。湖北武汉,辽宁、吉林都有来买的,安徽、南京一带的都来买,他们买的蚂蟥回去都是卖在制药厂做药,都是关于中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的药品。

2259c654-5bae-a5f0-c906-416dc3e62b53.jpg

由于水蛭养殖对水质要求非常高,喂食、倒网、起塘、消毒等程序多,很耗人工。姜武的基地里来打工的村民有十多人。

工人 马树侠

之前都在家带孙子,来这里干活活也不重,还有工资拿,一天也能拿百把块钱,补贴家用。

bf87b340-d1f8-02ae-4e04-25daa7ae59be.jpg

除了新鲜水蛭,姜武还会将水蛭晒干再售卖,水蛭干制品近几年市场价格一直呈上升趋势,每斤的价格要比鲜水蛭高上不少。

姜武

鲜货大概在150到160一斤,如果晒出来正常在800块钱一斤。你看这一条要在8块钱左右,这一袋大概有20斤。这一袋16000元才能买到。

高昂的收购价格和美好的市场前景让姜武对水蛭养殖更加有信心,他想明年再扩100亩,达到200亩的养殖范围,实现富裕的同时,带动周边更多村民就业。

有思路就有出路,任何新品种的养殖都离不开养殖户的辛苦付出,幸福生活也因为奋斗而来。

回复 转播 分享 关闭延时

举报

回复

支持 高兴 激动 给力 加油 淡定 生气 回帖 路过 感动 感恩 支持 高兴 激激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猜你喜欢
  • 朱海,有多“美”
    盛夏宿城万物竞秀沃野田畴绘丰景乡村振兴添动能乡村振兴好“丰”景,一路繁花一路景,乡村振兴踏歌行今天宿城区委改革办、宿城区融媒体中心继续推出《乡村振兴“新画卷”》系列主题报道第四篇朱海,有多“美”朱海是黄河廊道的源头毗邻皂
  • 南蔡乡:立功喜报送家乡 军人军属享荣光
    立功喜报送家乡 军人军属享荣光为弘扬拥军优属,拥军爱民的光荣传统,2月 24日上午,伴随着一阵鞭炮声和锣鼓声,宿迁经开区南蔡乡党委书记何新刚、人武部长李锋一行走访慰问南蔡居荣立三等功的军人孙涛家属,并为他们送去了立功喜报。
  • 中扬镇:冬训网格“V”服务 用心耕耘“责任田”
    为确保党员冬训训出特色,中扬镇着力打造“冬训+网格”新模式,依托基层网格员队伍,开展“VIP服务+网格化”创新改革,充分利用网格资源优势,搭乘“数字政府”顺风车,实现“网格V服务,群众零跑腿”,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百米”
  • “乱鱼塘”变“示范区” 生态富民廊道添新景
    从“乱鱼塘”到“示范区”,今天上午,2023年市领导及市直机关干部义务植树活动举行地—宿城区王官集镇朱海水库的华丽“蝶变”,见证了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由“灰腰带”到“金腰带”的喜人变化。春日里的朱海水库,风景宜人,河道蜿蜒曲
  • 夯实“耕”基 科技助力 全市春耕备耕有序推进
    眼下正是春耕的关键时节,在全市广大乡村,新建成的高标准农田渠网配套、路网纵横,现代化农机在农田里来回穿梭、喷药施肥……一幅忙而有序的春耕备耕图正徐徐展开。 上午,在泗阳县新袁镇一处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多台机械正在紧张作业
  • 来生态农场 体验“一站式”采摘
    春暖花开时,是适合瓜果蔬菜栽种的季节,而在宿城区支口街道一家农场内,却迎来了喜人的丰收。嘎嘣脆的水果黄瓜和酸甜的小番茄挂满枝头。喜人!水果黄瓜小番茄挂满枝头上午,记者来到宿城区支口街道的这家农场,一个个碧翠欲滴的小黄瓜,
  • 千村“头雁”竞振兴 激发发展新动能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雁”。去年以来,针对宿迁村级组织“造血”功能相对薄弱的问题,市委创新开展“头雁竞飞”振兴村集体经济行动,积极探索多途径、多模式、多元化发展新路子,激发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动能。在
热帖推荐换一批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