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耕耘。教师———这个被称为烛火的职业,值得我们每个人致以崇高的敬意。在教师节来临之际,我们推出系列报道《老师,您好!》,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一位位默默奉献、坚守岗位的平凡教师身上,一起聆听他们的心声,走进他们的工作。今天,让我们走进湖滨新区皂河镇王营小学,感受乡村教师李艳玲“身兼数职”的一天。 上午,在皂河镇王营小学四年级的教室里,李艳玲正在给学生们上数学课。这是李艳玲在王营小学任教的第30年,提到刚任教时的情景,她仍历历在目。 皂河镇王营小学教师 李艳玲 高中毕业之后我原来是在皂河电灌站上班的,后来是这个学校的老师也是我的老师,王书红老师,她生病了,说不能教了。她放心不下二年级学生,说你能去代课吗?我一听,说好啊。 当时,李艳玲在皂河电灌站每月工资两百元,当代课老师却只有六十块钱工资。家人朋友都来劝她,可李艳玲仍义无反顾地辞了工作。 皂河镇王营小学教师 李艳玲 我从小就希望当老师,我认为这是很高尚的职业,就觉得当老师很好。 在那个年代,教学条件很艰苦,更别说是村里的小学。 皂河镇王营小学教师 李艳玲 都是一些瓦房,甚至有的还是危房。下雨天漏水,刮风特别冷,甚至窗户有的班级都是用塑料布的。黑板还是木质的,能抬走的那种木质的黑板。 任谁也没想到,就是这样简陋的讲台,李艳玲一站就是几十年。李艳玲的办公桌上,压着几十张旧照片,占满了桌面。这是她执教30年来最宝贵的“财富”。一张张老照片,保存完好。拿起刚任教那年的合照,上面的每一个人的名字,李艳玲都能叫出来。
2014年,李艳玲成为皂河镇第一个获得“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的老师,镇里多次想调她到镇上的中心小学任教,可李艳玲都拒绝了。 皂河镇王营小学教师 李艳玲 我说我不去了,我在这边也习惯了。感觉我们这个老家的孩子都很可爱,我感觉离不开他们,心里就是这种感觉,对这个学校非常留恋。 上完第一节课,李艳玲到学校的食堂清洗早上买来的菜,变身厨师。学校的食堂,其实都是几个老师每天搭伙做饭。学校留守儿童较多,有些家离得比较远的孩子中午不回家,就和老师们一起吃。 村里的孩子和城里孩子不一样,他们敏感自卑,更需要人的疼爱。李艳玲会尽力去注意每一个孩子的状态。 皂河镇王营小学教师 李艳玲 教他们自己能做的事情要自己做,在生活上去关心他们,孩子要到学校如果说心情不好了,就问他们什么情况,要是生病了什么的,我们就把他带到诊所。他们没人疼,我们就多疼疼他们,就把他们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 学生 王晓彤 李老师平时很温柔,像我们的妈妈一样,对我们都很好。 对于一些家住得比较远,或者是家里人没法来接的学生,李艳玲还会变身“代驾”,送孩子回家。徐玉轩家中只有爷爷奶奶,腿脚都不太方便。徐玉轩的姐姐曾经也是李艳玲的学生,当时了解到她家的情况后,李艳玲就经常送姐姐回家,现在又轮到了送弟弟。 家长 陈邦英 俺家这几个孩子她都教过的。她好,脾气都很好,对一般小孩都是拿当自己小孩一样。 “流水的老师,铁打的李艳玲”,这是学校间流传的一句玩笑话。大家虽然嘴上这么说,心里却都很敬佩她。 皂河镇王营小学校长 张威 不管是什么样的弱势学科,还是弱势班级,交到我们李老师手里,通过她的不懈努力,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她始终能起到表率作用,是我们全体教师的榜样。 如今,这所“村小”只剩下70名学生。李艳玲却说,哪怕只有一个学生,她也要“站”好这三尺讲台。 皂河镇王营小学教师 李艳玲 学生一年比一年少的,不管有多少学生,只要这个学校存在一天,我就在这个学校教一天。把他们培养好,让他们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让他们以后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艳玲让我们感动。她身兼数职坚守乡村,为的就是让更多农村的孩子走出乡村,改变命运。不仅是李艳玲,还有许多的乡村教师,托举起一代代孩子的梦想和希望,向他们致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