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大家上网时可能会发现,搜索某些公司信息时,前几页都是好评。实际上,是有公司专门负责有偿删除负面信息、干扰搜索结果,已经形成一条灰色产业链。近日,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结了一起因“有偿删帖”引发的诉讼,判定删帖协议违背公序良俗所以无效,而且收缴了30万元合同款项。
2018年,甲方南京某公司与乙方杭州某传媒公司签订了一份《网络舆情管理协议》,约定甲方委托乙方为其提供网络舆情管理等服务,内容包括屏蔽和删除不利于甲方的一些关键词,同时上传一些有利于甲方的信息。
随后,乙方传媒公司履行了部分服务,南京某公司也支付了部分报酬30万元。但因剩余报酬迟迟未支付,该传媒公司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南京某公司支付剩余报酬、逾期付款利息等。 法院审理后判定,“删帖协议”违背公序良俗,案涉合同无效。
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二庭法官陈宏军解释:“主要理由如下,第一是南京某公司在南京本地是一家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大型公司,旗下也拥有几家上市公司,如果任由这种删帖或屏蔽的行为发生,可能会对投资者产生一些错误的认知,做出错误的投资判断。第二,在当前互联网形势之下,这些行为势必影响互联网行业正当竞争秩序,影响不特定公众的利益。”
在普通合同纠纷中,法院判定合同无效后,应将所涉款项返还。但本次南京中院另行制作了决定书,对双方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的获利30万元,予以收缴。
“我们不能容忍因过错获得的利益。”法官陈宏军表示,“实际上因为南京某公司已经通过删帖和屏蔽的方式获取了一定的利益,那么如果再让其通过反诉的方式获得30万元,实际上相当于是鼓励这种行为。所以最终我们是收缴了已经支付的30万元。” 审理法官表示,有偿删帖等行为会造成社会诚信的严重缺失,最终损害社会公众的利益。签订相关合同不但不会被法律保护,还可能涉及违法。
“网上找‘枪手’屏蔽、删除对自己不利的信息,这样做最终只能适得其反。签订类似的合同,实际上相当于行走在灰色产业链边缘,如果情节严重的话,有可能构成刑事犯罪。”法官陈宏军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