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行走在大街小巷,或许您很少注意过,在繁华城市的街角,有着一些提供修理服务的便民摊点。虽然修鞋,修车不是什么大事,却也是老百姓日常生活缺少不了的。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默默坚守老行当40多年的修鞋匠于宏山。
残疾修鞋匠于宏山:坚守老行当48年
下午4点多,在市区金陵名府小区东南侧的拐角,修鞋匠于宏山将精心修补好的皮鞋递给了顾客赵先生,看到原先脱离断裂的鞋边已经完美复原,赵先生对于师傅的手艺相当满意。
残疾修鞋匠于宏山:坚守老行当48年
顾客 赵先生 我这鞋子坏了有一段时间,我找了几个修鞋的师傅他们修不了,他这地方比较有名,结果来了之后确实修得很好。
残疾修鞋匠于宏山:坚守老行当48年
在这间12平米的便民服务亭里,一架磨得油光发亮的补鞋机、一屋子零散配件,这些几乎就是于宏山的全部“家当”,除了修鞋以外,换拉链、钉纽扣,边边角角小问题大家都爱找他帮忙。
残疾修鞋匠于宏山:坚守老行当48年
修鞋匠 于宏山 任何人找我做事情,我不拒绝,我给你修好,就是物有所值。 61岁的于宏山,小时候因为患有小儿麻痹症,导致一条腿残疾,走路不便。中学时期,因为家里经济拮据,他便辍学回家,帮助家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残疾修鞋匠于宏山:坚守老行当48年
修鞋匠 于宏山 腿脚不方便,我就抱着一种心理,我将来能混口饭吃,社会上我都能帮助一下,帮人解决点问题,才学这个手艺的?对,虽然上学没上好,起码我把事做好,我就是这种想法。 为了谋条生路,帮家里减轻负担,年仅14岁的于宏山进城拜师,学习修鞋技术。
残疾修鞋匠于宏山:坚守老行当48年
修鞋匠 于宏山 我的理念就往这上面想的,人人都有脚,人人都需要穿鞋子,他穿鞋子,鞋子肯定会坏的,旧的修上和新的也区别不了什么,我说我就干这一行吧,我就下决心了。 就这样,于宏山每天都会早早地到师傅家,协助师傅一起摆摊,经过6个月的潜心学习,他终于可以“出师”了。 修鞋匠 于宏山 原来都是露天的,下过雪,这边雪扫过了,我还得跑那地里(扫),大概(坚持)有13年,后来国家看我们残疾,有个照顾,给我个地点,给我个便民亭。收费吗?免费给我的,我也是感谢他(政府),要不然在外面很受罪。
残疾修鞋匠于宏山:坚守老行当48年
从原先的老城区露天摊位搬到现在的便民亭,一干又是20多年,期间于宏山结了婚,育有两子,都已成人,生活圆满。 修鞋匠 于宏山 我一年到头也不休息,这么大年龄了,也不想退休,享享清福啊?我还有个孩子还没结婚呢,给社会上最起码带来一个方便,人家来找你了,不是为了图钱多少的。
残疾修鞋匠于宏山:坚守老行当48年
每接到一单活,于宏山都会耐心对待,断裂、磨破的鞋底,他会想方设法找来合适的材料替换,撕裂的鞋面,他会一针一眼进行手工缝补。由于手艺精湛,修起鞋来十分细心利落,来找他修鞋的市民络绎不绝。
残疾修鞋匠于宏山:坚守老行当48年
市民 吴先生 他手艺非常高,而且嘴也会说,有时候粘一下弄一下,不要钱,小的事情不要钱。 于宏山感慨道,随着社会发展,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选择修鞋的人越来越少,但有些物品的修复还是有着别样的意义,这也是他一直在坚持的原因。
残疾修鞋匠于宏山:坚守老行当48年
修鞋匠 于宏山 她(顾客)说我的父亲走了,我对象穿的这鞋子正好,我觉得丢了可惜了,后跟子偏了,有那种念想了。修好了,鞋油打过了,旧貌变新颜了。还有裤带,都20多年了,是他父亲裤带,他拿到我跟前,我给他裁了两截,大概勒三年,老头就走了,所以说这些纪念的东西,不是说值钱不值钱,搁你眼里不值钱,搁他心里面就是个宝。 从业这40多年来,于宏山每天早九晚七,蹲坐10来个小时,腰酸背疼不说,双手时不时会被针刺一下、锤子砸一下,受伤也是常有的事儿。现如今,他又拓展了修车业务,每个月三四千元的收入,虽然做得辛苦,但是他觉得很值得。
残疾修鞋匠于宏山:坚守老行当48年
修鞋匠 于宏山 我不管自己挣多少钱,我心里再累,我感觉还是甜的,这边门一关上,还是高兴,还是甜甜蜜蜜的。 默守服务岗亭的修鞋匠,成了城市巷口的一道风景。像于师傅这样的传统手艺人越来越少,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他们干活时的那份专注与执着,显得尤为可贵,我们也希望这样的手艺能够传承下去,服务更多市民。 |